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
无肉令人瘦,无竹令人俗。
人瘦尚可肥,士俗不可医。
——出自苏轼《于潜僧绿筠轩》
此诗当中由见古人对竹的喜爱与推崇。
竹,在文人心中,是清雅澹泊的明志写照,也戒由竹勉励自身德行,修傲然风骨。
故而竹在中国文化中留下的审美意象,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。
竹,自有其风骨。
竹林外,围墙起,清风来,竹影摇曳。清幽深处,是傲然风骨,是隐居避尘。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
无数文人墨客都曾以竹自况,以竹明志。因此,人们也常赋予它虚心节坚、坚忍不拔、风度潇洒的“君子”美誉。
竹,中国文化传播的载体之一。古人无不追崇
以竹为代表的高洁气度。中国人使用竹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。
竹子与中国文明的演进息息相关。并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竹文明,积淀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国竹文化
自古,中国人爱竹,不仅是爱竹的清雅澹泊,也深爱如竹一样的傲然风骨。以竹喻己,以竹写千千万万不畏风暴敢于搏斗的人。
这样一种“不刚不柔,非草非木,小异空实,大同节目”的植物,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,虚心劲节,谦恭自律,挺拔向上,朝气蓬勃。竹,是生命的柔韧坚强、青春永驻、气节和傲骨、虚心品格、长寿安宁、幸福和谐、君之风度的象征。
“竹报平安”的说法源自于“年”的传说,在火药发明以前因,古人利用竹子中空火上烤后发出的巨响可以赶走怪兽,所以称为竹报平安。
也有另外一种说法,竹在纸张发明之前会削成的竹简用来书信来报平安,所以竹报也成为了家信的别称。
历朝历代,无数文人墨客将自身追求的道德理想折射到竹子,不断赋予竹这一意象更深刻的内涵。
以自然而生,打造清澈干净的治愈气息,是我们骨子里对于历史文化的骄傲。
爱竹,便是爱香;爱竹,便是热爱生活,无尽的表达,无尽的情感,都因为竹。在嘈杂中保持本心,在纷扰中寻找真理,亦是自然。
新款国宝沙发
生动活泼的丝翎檀雕大熊猫
形态优雅寓意美好的竹枝
大果紫檀7件套
新鲜上市,欢迎留言